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如何理解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习近平主席会见欧盟领导人,对于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视频: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中欧关系“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如何理解“正确定位”?
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中国始终将欧盟视为国际格局中一支战略性力量,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彰显中方鲜明、一贯立场。
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自去年年底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在欧洲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更加需要欧方树立正确认知,增进同中方的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对华关系。
诚然,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二)“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当前,中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格局,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欧具有高度互补性。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伙伴”: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
“关键”“优先”“可信”,描绘了中欧经济共生关系美好愿景,凸显中国同欧盟开展互利合作的积极意愿和真诚姿态。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欧去年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今年以来,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斥资10亿欧元建设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西班牙机床制造商达诺巴特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其全球第六大体验中心,加速其中国本地化战略……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欧盟企业以实际行动,来华开辟合作新领域,创新合作新形态。
如今,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为中欧合作指明了方向。
(三)“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习近平主席将中欧视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用“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对此作出进一步阐释。
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
可以说,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赢,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当今世界,无论是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都需要中欧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开展对话和合作,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如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才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襟与担当。
监制:张晓松、鞠鹏
统筹:刘华、邱红杰、刘铮、王绚
视频记者:郑明达、蒋志强
摄影记者:黄敬文、刘彬
视觉|编辑:郝晓静、包昱涵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世界说】美媒:美国消费者按下假日季购物“刹车键” 通胀率稍缓难以弥补长期高物价损害
中国日报网12月8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在一项最新民调中,大多数美国人表示,长期通货膨胀和高物价迫使他们削减了今年的假日季购物预算。与此同时,选择购买二手礼物的消费者人数正在增加。
美国《国会山》网站7日的报道称,蒙莫斯大学(Monmouth University)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55%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削减今年假日季的购物清单,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2022年为46%,2021年为40%。
美国《国会山》网站报道截图
民调结果还显示,这一趋势遍及美国所有人口群体,在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人群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该群体中有2/3的受访者称会减少假日季购物,与2022年的48%相比大幅增加。蒙莫斯大学民调研究所所长帕特里克·默里(Patrick Murray)表示:“美国的通胀率可能正逐步放缓,但长期物价上涨所造成的损害已经难以弥补,不管是什么缘由,今年人们对节日送礼都更加悲观。”
虽然礼物可能会减少,但大多数美国人仍计划参加节日活动。约76%的人说他们计划播放圣诞音乐,65%的人说他们将装饰自己的家,69%的人表示他们将制作圣诞糖果、饼干和甜点。美国早间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11月的一项民调显示,38%的消费者表示“肯定”或“可能”会购买二手礼物。在一些感到经济压力的人中,这个数字上升到了46%。
去年夏天美国通胀率达到9.1%的峰值,目前虽然有所缓解但仍高于美联储的最终目标。此前,美国个人财务网站Bankrate进行一项调查显示,仍有将近6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衰退之中。
Bankrate分析师萨拉·福斯特(Sarah Foster)表示:“经济学家们正在仔细观察美国经济增长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的下滑,而家庭则关注他们是否能够负担得起自己的需求和偶尔的购物欲,同时还有足够的余钱来实现关键的财务目标,例如为以备不时之需和未来生活而进行储蓄。”
除了假日季购物预算上的削减,个人信用卡债务更是令美国消费者的年末财政境遇雪上加霜。《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在其4日的相关报道中提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信用卡债务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1.08万亿美元。投资银行戴维森公司(D.A. Davidson)11月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美国人在假日季伊始就已经背负着比一年前更多的信用卡债务。一家致力于帮助人们管理债务的网站Debt Hammer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8%的美国人在假期结束时将背负更多的债务。同时,信用卡平均利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表示,拖欠率也在攀升,尤其是在30岁至39岁的人群中。
(编译:马芮 编辑:胡晓珊 高琳琳)